商务: 136-7119-3287 (工作日9:00-18:00 微信同号)
残保金申报期限全汇总:错过一天,罚款上门,企业如何避免逾期风险? - 残保金政策解读 - 企小谋

政策来源:

对于企业HR和财务人员而言,每年9月到10月总有一项任务不容忽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残保金”)申报。这项由税务部门征收、旨在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专项资金,若因疏忽错过申报期,企业将面临滞纳金、罚款甚至信用降级的风险。本文结合全国多地最新政策,梳理申报期限、计算规则与减免条件,助企业精准避坑。

01
申报期限:全国差异大,9月30日成关键节点

残保金申报期限因地区而异,但多数省份将申报截止日设定在9月30日前后。例如:

  • 北京、浙江:明确2025年申报期为8月1日至9月30日,企业需在此期间完成上年度(2024年)残保金申报

  • 江苏苏州:申报窗口为6月1日至9月30日,企业可通过电子税务局或线下办税厅完成操作。

  • 河北衡水:集中征期为7月1日至9月30日,且要求企业先通过残联审核残疾人就业情况,再向税务部门申报。

  • 天津:申报期为9月25日至10月31日,企业需在10月底前完成缴费。

特殊提醒:部分地区如陕西、湖南将申报期延长至12月31日,但需配合残联的联网认证审核时间(如陕西为3月1日至10月31日)。建议企业以当地税务部门通知为准,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逾期。

02
逾期后果:滞纳金按日计收,信用降级

根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未按时申报或缴纳残保金的企业,将面临以下处罚:

  1. 滞纳金: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例如,某企业应缴残保金10万元,逾期30天需额外支付1.5万元滞纳金。

  2. 罚款与信用降级:长期不缴纳可能被财政部门警告、责令限期缴纳,甚至纳入税务信用黑名单,影响企业贷款、招投标等资质。

  3. 审计风险:税务部门可能对企业工资总额、残疾人安置人数等数据开展专项核查,虚报数据将面临补缴及处罚。

案例:2025年9月,某企业因未关注申报期限,逾期15天缴纳残保金,最终支付滞纳金7500元,并被税务部门约谈整改。

图片
03
申报流程:电子税务局“补录式”申报成主流

随着全国统一电子税务局的推广,残保金申报已实现“数据预填+补录修正”模式,流程更便捷但需注意细节:

  1. 登录电子税务局:通过“我要办税—税费申报及缴纳—非税收入申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申报”进入界面。

  2. 数据核对


    • 工资总额应包含应发工资(含奖金、津贴),而非实发金额。

    • 在职职工人数按年平均人数计算,劳务派遣人员计入派遣单位。

    • 上年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由税务系统从残联自动获取,不可修改。若数据有误,需联系残联重新审核。

    • 上年在职职工工资总额、人数:预填数据取自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报表,但需注意:

  3. 减免申请:符合条件的企业(如30人以下免征、安置比例达标分档减缴)需在申报时勾选减免选项,系统自动计算应缴金额。

操作贴士:申报前务必核对残联认证的残疾人就业人数,避免因数据差异导致多缴或少缴。

04
减免政策:30人以下企业免征,安置比例达标可分档减缴

为减轻企业负担,国家出台多项减免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依法享受优惠:

  1. 30人以下免征: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在职职工人数≤30人的企业暂免征收残保金。

  2. 分档减缴

    • 安置比例≥1%但<规定比例(通常为1.5%):按应缴费额的50%缴纳。

    • 安置比例<1%:按应缴费额的90%缴纳。

  3. 特殊情形减免:企业遇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经营亏损或停产6个月以上,可申请缓缴或减免,最高限额不超过1年应缴额,缓缴期限不超过6个月。

案例:某企业100人,年平均工资8万元,未安置残疾人,原应缴金额为12万元(100×1.5%×8万)。若安置1名重度残疾人(按2人计算),则应缴金额降为0;若安置比例达1%,仅需缴纳6万元(12万×50%)。

05
常见问题解答

1. 个体户需要申报残保金吗?

不需要。残保金缴纳义务人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及个人无需申报。

2. 申报后发现数据错误怎么办?

若对计费依据(如工资总额、人数)有异议,需在申报截止日前向税务部门申请复核,并提供劳动合同、工资发放凭证等证明材料。

残保金申报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优化用工成本、提升社会形象的契机。建议企业:

  • 提前规划残疾人用工方案,充分利用减免政策;

  • 关注当地税务部门通知,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逾期;

  • 通过电子税务局等平台及时完成申报,确保数据准确。

残保金虽小,但合规无小事。把握申报期限,用好政策红利,方能为企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基于截至2025年10月的公开政策信息整理,具体执行请以各地最新官方指南为准。

点赞(0)
企小谋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企小谋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客服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