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对残疾人就业权益的重视不断加深,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残保金”)政策持续优化,成为企业合规运营的重要一环。2025年,残保金政策迎来新一轮调整,涉及征收标准、减免优惠、申报流程等多个维度。本文结合多地政策文件与实操案例,梳理出企业必须关注的5大核心变化,助力企业精准应对政策要求。
根据最新政策,不同地区残疾人就业安置比例出现了更明显的差异。大多数省份和城市,如河北省、东莞市、湖北省等,仍然维持1.5%的安置比例标准。这意味着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然而,深圳市却采取了更为宽松的比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上一年度平均在职职工总数的0.5%的比例安排本市户籍残疾人就业。这一比例显著低于全国普遍标准,为深圳企业减轻了负担。
对企业的影响:企业在计算自身残保金缴纳义务时,需首先确认所在地的具体比例要求,不同地区的分支机构可能适用不同标准。
2025年残保金征收标准在计算方式上更加明确和统一。具体计算公式为:
保障金年缴纳额 = (上一年度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规定比例-上一年度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一年度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需要注意的是,深圳市在计算中有一个特殊规定:保障金按上一年度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实际差额人数和深圳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0%之积计算缴纳。
而东莞市则设置了征收上限,规定用人单位上年度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超过36,993元征收标准的,按36,993元征收标准计征保障金。
对企业的影响:企业需要准确理解所在地的计算规则,特别是关于平均工资计算基数和上限的规定,这对正确预估残保金金额至关重要。
2025年残保金优惠政策在多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尤其是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
1. 分档减缴政策延续
根据《关于延续实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公告2023年第8号),分档减缴政策将延续至2027年12月31日。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达到1%(含)以上,但未达到所在地规定比例(如1.5%)的,按应缴费额的50% 缴纳。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在1%以下的,按应缴费额的90% 缴纳。
2. 小微企业免征政策
在职职工人数在30人(含)以下的企业,继续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这一政策同样延续至2027年12月31日。
3. 特殊减免政策
用人单位遇不可抗力自然灾害、连续两年亏损、破产或其他突发事件遭受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可按规定申请减免或者缓缴保障金。
例如,东莞市规定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可在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内申请办理缓缴、减缴、免缴保障金。

2025年残保金征收管理在技术手段上有显著提升:
1. 全面采用"残联审核、税务征收"模式
各地普遍采用"残联审核、税务征收"模式。即由残联审核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核定用人单位应缴残保金数额,税务部门依据残联审核结果征收残保金。
2. 数据联网认证成为标准做法
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系统已成为标准审核平台。用人单位可通过"中国残联就业服务平台"或各地政务服务网进行申报,系统通过数据比对核实用人单位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3. 征管流程更加规范化
审核时间:多数地区规定3月1日至10月31日为残疾人就业情况申报审核期;
缴纳时间:集中缴纳期则多在下半年,如深圳市规定2024年度保障金申报缴纳时间为2025年11月1日至12月15日;
对企业的影响:企业需要适应全线上申报流程,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申报,避免因逾期而产生不必要的滞纳金。
2025年政策在监管透明度和合规要求方面也有明显提升:
1. 公示制度全面建立
根据《深圳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建立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及缴纳保障金公示制度和政府收支保障金公示制度。残联和税务部门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用人单位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及缴纳保障金等情况。
2. 缴纳情况纳入信用体系
未按规定缴纳残保金的用人单位,可能被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授信等方面受限。
3. 滞纳金标准明确
超过申报缴纳期限仍未缴纳保障金的,从欠缴之日起,按照每日5‰加收滞纳金,但滞纳金数额不得超过欠缴费数额。
企业应对策略
面对2025年残保金政策的变化,企业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提前规划残疾人用工比例:根据企业规模和所在地比例要求,合理规划残疾人用工,争取享受分档减缴或全额免征政策;
完善用工管理制度:确保已安置的残疾人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样才能计入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熟练掌握申报流程:提前熟悉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系统的操作流程,准备好残疾人证、劳动合同、社保缴费证明、工资发放证明等材料;
注意申报时间节点:密切关注当地残联和税务部门发布的申报公告,避免错过申报时间;
利用专业服务机构:对于残疾人用工管理复杂的企业,可考虑引入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获取政策咨询、用工服务、申报缴纳等全流程支持。
注:本文基于截至2025年10月的公开政策信息整理,具体执行请以各地最新官方指南为准。
面对2025年残保金政策的变化,企业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提前规划残疾人用工比例:根据企业规模和所在地比例要求,合理规划残疾人用工,争取享受分档减缴或全额免征政策;
完善用工管理制度:确保已安置的残疾人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样才能计入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熟练掌握申报流程:提前熟悉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系统的操作流程,准备好残疾人证、劳动合同、社保缴费证明、工资发放证明等材料;
注意申报时间节点:密切关注当地残联和税务部门发布的申报公告,避免错过申报时间;
利用专业服务机构:对于残疾人用工管理复杂的企业,可考虑引入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获取政策咨询、用工服务、申报缴纳等全流程支持。
注:本文基于截至2025年10月的公开政策信息整理,具体执行请以各地最新官方指南为准。

